今天聊聊這段時間跟經銷商朋友談的較多的話題,庫存周轉率。對于庫存周轉率,沒有絕對的評價標準,通常是同行業相互比較,或與企業內部的其他期間相比擬分析。庫存績效評價與分析,庫存周轉率是著重評價的內容,在保證門店正常運營的前提下,應合理控制庫存,掌握庫存量的動態,適量訂貨,避免超儲或缺貨,減少庫存空間占用,加快資金周轉來提高門店的銷售能力。
庫存周轉率=(某個銷售周期內的)銷售成本/平均庫存金額 要更好的通過數據分析來提高周轉,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維度:?1、控制合適的庫存量,降低庫存金額,提高商品的銷售額
采購部門根據每月的銷售計劃,在保障正常銷售的前提下(安全庫存天數的貨量)制定一個按照銷額不同變化需求,進行采購商品的采購金額計劃,在商品保質期及資金允許的條件下,可以適當增加其庫存控制目標天數,以保證合理的庫存。反之,則可以適當減少其庫存控制目標天數。
要鎖定哪些是核心產品?要提升的產品?比如產品銷售占比高,利潤占比也還不錯的,這樣的就是經銷商的核心產品,比如銷量占比不大,利潤占比還可以,這樣的產品如果能夠重點投入把銷量提升一些,銷量稍微提高一下,那么利潤占比就可觀了。還有一些商品,一點點銷量就創造可觀的利潤的這些商品,銷量占比高,卻幾乎無利潤的產品,就需要考慮提價、減小促銷力度、對費用管控等,來提高其利潤率。而對于銷量、利潤都很低的產品,則需要進行淘汰了,因為這類商品分類之后,就會知道重點商品在提高銷售的同時,也知道要備怎樣的庫存。
?2、控制商品的SKU數量,加快每個單品SKU的周轉次數,淘汰滯銷品。
銷售目標的分解除了到客戶維度之后,還要分解到產品上去,要知道哪些產品適合賣哪些客戶,賣多少量合適,需要鋪多少sku匹配我們的銷量。一般經銷商都會對自己所做的sku進行嚴格的數量管控,新品引進和老品的淘汰,都應該有個適當的比例。首先要根據門店的情況在一般銷售時段或季節需嚴格控制在規定范圍內,遇到特殊時期(疫情)要提前做好商品的sku的增加和采購計劃。 即將到季或過季商品或商品有效期即將到期又不能退貨的商品,應提前進行清倉或降價處理。
接下來銷售制定一個完成銷售額所屬商品一個月的銷售量指標;完成毛利率的商品一個月利潤額度指標,采購根據這個數據去協調。制定每月需完成的銷售額和毛利率指標的工作計劃,采購員所負責的采購商品,分開提高銷售額的部分和提高部門毛利的部分,這些可以提高單sku的周轉次數。
要針對銷售不暢,滯銷類的商品及時拿出來分析,是通過其他促銷手段,還是說跟上游溝通,找到更好的政策。
新品引進前提:不應成為增加商品庫存的負擔,不低于現有商品類別的平均毛利水平,符合市場潮流的銷售趨勢。根據商品制定商品引進計劃,獲取更多廠家的支持和費用,共同去運作和培育這只單品。運用數據的指引,去更好的做好分析,掌握鋪市數,同鋪數,同鋪比,看這個數值是否有太大偏差,偏差大,說明鋪貨存在嚴重劃水行為,要及時調整。
這是經銷商經常會想到的方法,但也會有種種理由,什么廠家做不到了,送貨不配合了等情況,但這些都應該可以提前去溝通,達到供應商的最低送貨標準,是少量訂貨的前提,對于某些達到一定量才享受的訂單折扣,可以實行訂量總額不變,分單送貨的原則。這些也可以作為對采購的考核,但要考慮年底最后一個月的因素,有些會為了年終考核,降低最后一個月的進貨,來降低期末庫存,從而達到提高周轉的目的,所以要學會更多的數據分析來進行把控。最后希望以上所述,可以在某些節點上給經銷商帶來一定的幫助。